为让大家更好的备战美术考研,西美直通考研为大家整理了“美术考研知识大盘点:魏晋美术2”相关内容,希望在大家考研路上有所帮助,更多有关美术考研内容,关注西美直通考研,小编实时为大家更新!
画论
(一)顾恺之
积数十年绘画经验,顾恺之写出《论画》、《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等有关绘画理论的著作。
《画云台山记》是一篇绘画创作构思性笔记。《论画》的前面是画评,后面是摹写要法。
明确了绘画表现的要求,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论点,同时他阐明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在阐明传达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
顾恺之论画的重要性在于把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辟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绘画“六法”的产生,古代绘画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追求,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他的理论相关。
(二)谢赫
大约活动在齐梁时代,是当时最有才能的画家、理论家。他有惊人的敏锐观察力,“写貌人物,不俟对看,所需一览,便工操笔”,赞扬了他作画的高度技巧。
1.《古画品录》
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画品》中现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是“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之后提出了绘画品评的标准及“六法”,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为画家分品第高下。
2.谢赫“六法”
南齐前后,画家、理论家谢赫论著《画品》中提出的。绘画品评应以“六法”为标准,后世奉为典范。这六法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和传移摹写。”
气韵生动:把生动反映人物精神和性格作为最高准则。
骨法用笔:强调作为表现手法的“笔墨”效果。
应物象形:艺术形象要模仿真实的物(造型基础之——形)。
随类赋彩:画家要根据不同的景象上色(造型基础之——色)。
经营位置:画面的构图(造型基础之——构图)。
传移摹写:对真实对象加工、对古人的借鉴(绘画作品的临摹和复制)。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六法中“气韵生动”的认识:
“气韵生动”是中国千百年来画家和艺评家一直所追求创作的最高指导原则。
简略的说它是画家表现于画面上的物象是否生动传神,它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没有界限的区分,只要欣赏者在内心产生共鸣的效果就算是作品达到传神的目标。
深入的说“气韵生动”的意思是指作品上表现的物象,色彩、线条应是流畅、敏捷而有独特的风格特征。
(三)宗炳与王微的山水画论
1.宗炳在《画山水序》
第一次将顾恺之“形神论”,从人物画引入山水画理论,充分肯定了山水画艺术的美感享受作用,认识到山水画与人物画功能的不同,即传统人物画那套褒贬的功利思想在山水画中已经不适用,提出山水画具有“畅神”功能。不仅对宋代山水画论产生影响,而且使形神论在造型艺术领域具有普遍意义。
宗炳是从佛学眼光提出“山水质有而趣灵”、“山水以形媚道”的观点,且由于“圣人以神法道”认为山水既为“道”之表现,亦必是“神”的表现,因而“以形写形”还要得其“神”。山水是以其外形体现“道”的,所以图绘山水形象可言领悟虚无之道;他在文中接触到了绘画创作的规律和方法问题,以及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人物,对具体的表现方法和初步领会到的透视远了也十分精辟地作了概括。他除了提出的近大远小透视原理之外,力倡山水画要体现圣人之道,而非消遣。
《画山水序》既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最早将老庄道家思想贯彻到画论。后世山水画家、山水画论者几乎都以道加精神为宗旨,皆可归功于宗炳的影响。宗炳将山水画创作与“神思”,其“畅神说”强调艺术家的想象活动,这种对情致和意境创作的领略,无疑和后世追求的“寓情于景”、“情境交融”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2.王微《叙画》
指出山水与地图的区别,认为绘画的功能是从观赏表现春秋美景的山水画那里得到精神享受,他将山水画的“畅神”功能进一步深化。并强调山水画论创作的“致”和“情”,反应了当时的画家对自然山水娱情作用的认识。
提出书法笔势点划可用于山水画描写,这是后世书画相通论之始。提出“拟太虚之体”的“写心论”,与宗炳的“以形写形”相得益彰,影响至今。最后涉及山水画欣赏问题,要求山水画“怡悦情性”,可称为文人画论之滥觞。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dyxmzt.com/list_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