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备考资料>>考研资料

美术考研-隋唐美术(山水画)

为让大家更好的备战美术考研,西美直通考研为大家整理了“美术考研知识大盘点:隋唐美术(山水画)”相关内容,希望在大家考研路上有所帮助,更多有关美术考研内容,关注西美直通考研,小编实时为大家更新!

山水画 

(一)隋代

展子虔

中国隋代画家。展子虔在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最大的是山水画,他最善于表现自然山水的深远的空间感,其代表有《游春图》是现存古代山水画的重要作品。

《游春图》

隋代画家展子虔的作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在这幅画上,展子虔以圆劲的线条和浓丽的青绿色彩,描绘了在阳春三月、花红树绿、山青水碧的郊野中,贵族、仕女骑马泛舟、踏青赏春的优美景色。游乐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的春天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

画面采取俯瞰式的构图,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一改过去绘画中的人大于山、水下容泛、树木排列,如同伸臂布指那种比例失调状况,)特别是对湖水微波广阔深远的描绘,颇为成功。在表现技法上,此图以墨线勾出山川屋宇的轮廓,然后填敷青绿色彩,(青绿勾填法)并再以深色重加勾勒,树木、人物等则直接用色点出。形体虽小,却生动有致。体现出朴拙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展示出山水画一句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二)唐代

1.青绿山水

李思训、李昭道:唐玄宗开元年间,诸卫将军李思训,和他的儿子中舍人李昭道,父子二人都画得一笔绝妙的山水画。

1)李思训

史称“大李将军”。唐朝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他能通过致密的描绘,构拟出动人的意境。尤擅画山水树石,笔力遒劲,格调细密。以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山水画,富有装饰性。代表作品《江帆楼阁图》、《春山访友图》、《宫苑图轴》等。

《江帆楼阁图》体现了特定的季节效果,波澜壮阔的江流,岸边林间的院落以及悠闲人物的畅游,都获得了成功的表现。

2李昭道

史称“小李将军”。他在画山水楼阁上,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是“变之势,妙又过之”。现存《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图》。《明皇幸蜀图》现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避难入蜀的故事。

2.水墨山水

王维

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多写隐逸生活和谈禅说佛之作。画人物、丛竹、山水。擅画平远景。

北宋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奠定了王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明朝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把文人画的内涵,全部具体化于王维,称王维是南宗画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常以“破墨”写山水松石,曾绘《辋川图》。后人谓山谷郁盘,云水飞动,笔力雄浑。代表作《伏生授经图》、《雪溪图》。

(三)五代

五代时期一些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南方的秀丽风光。

“荆、关、董、巨”

“荆”是指荆浩,“关”是指关仝。是描绘高山峻岭为特色的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开创了独特的构图形式,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

“董”是指董源,“巨”是指巨然。表现的是江南一带的丘陵坡峦的秀丽风光,尤以南京一带的风景为依据的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由于南方的丘陵多覆以土层,创立了能够体现南方山水特点的“披麻皴”。

1.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

1荆浩

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五代后梁画家。于唐末隐居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他开创了以描写大山大水为特点的北方山水画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代表作《匡庐图》

《匡庐图》

五代时期北方画派荆浩的代表作品(“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表现了巍峨山峰及山脚下幽居的景象。

采用全景式构图,高远、平远、深远兼具,从不同的视点去观察山峰、村屋、路径和飞流的瀑布,并把它们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的空间层层推进,将最高的主峰置于群峰的簇拥之中,更显得气象万千,气势磅礴。

采用了水墨晕染的方法以虚实浓淡变化多端的水墨,创造出富有质感的画面和丰富的层次体现了山、水、树和景物之间的距离。表达了既雄伟又深远辽阔的意境,有“全景山水”之称。

表明了荆浩这个时期的画家寻求真实自然的动机的富于成果的实践。从而体现出了北方山水的壮观和美丽(表现出了一种“天地山水之无限,宇宙造化之壮观”的局面)。

《笔法记》

荆浩对绘画理论亦有建树。荆浩著《笔法记》一篇,系统地论述了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和艺术准则。指出艺术形象有“真”与“似”之分,认为“似”是“得其形而遗其气”,而“真”则“气质俱盛”。

在《笔法记》中提出山水画“六要”即:“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

2关仝

早年师法荆浩,晚年笔力过之,喜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题材。他的画风,笔简景少,但气壮意长,关仝峭拔”、李成旷远范宽雄杰”历来被称为“三家山水”。他们都因为各具个性而自成一体,而三家又都来源于荆浩,表现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的突儿巨壑,用硬性的“钉头皴”、“雨点皴”、“条子皴”描绘出北方石质坚凝的山体,是他们共同的特色。所以,他们共同组成了五代至北宋初山水画中的北方流派与以柔性线条描绘平缓温润的江南山水的“南方画派”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传世作品有《关山行旅图》与《山溪待渡图》,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关山行旅图》

五代时期北方画派关仝的代表作品(关仝是北方山水的开创者荆浩的继承者,史称“荆关”

描绘了北方峰峦峻而富于变化山石,气势雄伟,山腰云气缭绕,山下板桥枯树,野店荒村),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采用“高远”与“平远”两法。山间树木,均是空枝无叶或有枝无干,此为“关家山水”的独特画法。用笔简劲老辣,富有节奏感,笔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画家在落墨时渍染生动,墨韵跌宕起伏,足见关仝山水画道之精深

2.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表现的是江南一带的丘陵坡峦,尤以南京一带的风景为依据。由于南方的丘陵多覆以土层,所以,在表现技法上,又创立了能够体现南方山水特点的“披麻”。

1)董源

可谓是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

以水墨为主,表现山峦起伏,江河萦(ying)回、烟雨空、草木丰茂的江南景。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

创立“披麻皴”、点子皴等技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元四家”,明代“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淞江画派”的董其昌和清初“四王”、“四僧”,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整个清代三百年的山水画,也几乎全都笼罩于“披麻皴”的表现形式之下,继承者甚多。董源的重要作品有《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等。

《潇湘图》

《潇湘图》为五代董源作,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

描绘的是湘湖地区的风景。画面上山峦平缓圆润,林间雾气弥漫,仿佛正笼罩于夏夜的气氛中,薄暮的微光在湖面上闪烁。(一边是一条就要靠岸的渡船,船上人和岸上的人正遥向呼应,一边是拉网的渔夫正在欢快的劳动,宁静中,似乎能听见那隔岸相呼的声音,和嘹亮欢快的渔歌。

画面中以水墨间杂淡色,山峦多运用点子皴法,几乎不见线条,以墨点表现远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质感的山型轮廓。(墨点的疏密浓淡,表现了山石的起伏凹凸。画家在作水墨渲染时留出些许空白,营造云雾迷蒙之感,山林深蔚,烟水微茫。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点缀其间,赋色鲜明,刻画入微,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

董源此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画中那份江南秀美圆润的神韵中,传达着清幽朦胧,平淡天真的意境,令人从中体味出画家那种静观、深思和内省的精神境界。

《龙宿郊民图》以披麻皴和青绿赋色画出金陵山势,江水纵横其间,在水滨及江中还穿插有踏歌划船等人物活动。

2)巨然

五代南宋画家,金陵开元寺僧人。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他的山水画笔墨秀润,充满田园自然风致。代表作品《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体现了这一特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dyxmzt.com/list_39/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7792006051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